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《意見》吹風會。財政部農業(yè)農村司負責人許留慶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,做好資金保障,對于高標準農田建設至關重要。
?
財政部農業(yè)農村司負責人許留慶
一方面,完善農田水利建設多元化投入機制。一是整合完善中央財政投入機制,會同農業(yè)農村部整合設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,支持高標準農田及農田水利建設。2019年,中央安排高標準農田建設資金859億元,其中中央財政安排農田建設補助資金694億元,發(fā)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(yè)生產發(fā)展專項165億元。今年10月,中央財政已提前下達2020年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預算616億元。二是鼓勵地方加大財政投入力度。鼓勵經濟發(fā)達地區(qū)在國家補助的基礎上,兼顧各級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債務風險防控的要求,籌集投入更多資金,提高項目建設水平。三是鼓勵引導多渠道資金投入。鼓勵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受益對象和農村集體籌資投勞,鼓勵采取投資補助、貼息等形式,吸引社會資金的投入。
另一方面,強化資金使用管理和全過程績效管理。一是加強資金管理。今年5月,財政部、農業(yè)農村部聯合印發(fā)《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》,提出了按照“政策目標明確、分配辦法科學、支出方向協(xié)調、績效結果導向”的原則,分配、使用和管理農田建設補助資金。二是全面實施績效管理。今年5月,財政部、農業(yè)農村部聯合印發(fā)《農業(yè)相關轉移支付資金績效管理辦法》,建立農田建設補助資金預算編制、執(zhí)行和監(jiān)管全過程績效管理運行機制,實現預算和績效管理一體化,強化績效評價結果的應用。
許留慶指出,隨著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不斷深入,建設難度日益增大。同時,由于近年來人工和材料費用的增長,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本不斷升高,迫切需要多渠道籌集資金。為此,《意見》明確要建立健全農田建設投入穩(wěn)定增長機制。一是各地要通過優(yōu)化地方財政支出結構,合理保障財政資金的投入。二是發(fā)揮政府投入引導和撬動作用,采取投資補助、以獎代補、財政貼息等多種方式,支持高標準農田建設。鼓勵地方政府有序引導金融和社會資金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。三是鼓勵地方政府在債務限額內,發(fā)行債券支持符合條件的高標準農田建設。四是完善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使用機制,土地指標跨省域調劑收益按規(guī)定用于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。省內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(yōu)先用于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、貼息等。